2020年5月,在人類載人航天領域,兩件大事引人注目—— 5日,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,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;8日,試驗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著陸,任務取得圓滿成功。 31日,美國肯尼迪航天中心,獵鷹九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載人“龍”飛船,載著兩名航天員奔向國際空間站。 
▲ 獵鷹九號火箭托舉載人“龍”飛船起飛 一個月之內,中美兩國的新一代載人飛船都有重大進展。 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與美國載人“龍”飛船都采用兩艙構型,在執行近地軌道任務時最多可乘7人,返回艙可重復使用,進一步降低成本。 
▲ 載人“龍”飛船待發 在航天員工作、生活的返回艙內,兩國新一代載人飛船都采用了一系列人性化設計,操作上刪繁就簡、降低使用難度,生活、娛樂設施更豐富,讓航天員工作、生活更便捷、更舒適。 
▲ 載人“龍”飛船內部 發射載人“龍”飛船,是自航天飛機退役后,美國首次在本土開展載人航天發射任務,標志著美國載人航天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。 而承擔我國空間站建設重任的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成功首飛,也標志著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建設拉開帷幕。除了長征五號B首飛任務,我國空間站建設階段還有11次飛行任務,預計在2年內完成。2022年前后,我國將建成載人空間站。 
▲ 我國空間站示意圖 除了近地軌道任務,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還將兼顧月球與深空探測任務。在首次飛行任務中,我國新飛船試驗船通過多次自主軌控將軌道抬升至遠地點為8000千米左右的大橢圓軌道,制動后以超過9千米/秒的再入速度返回,為返回艙創造了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再入的熱流條件,驗證月球與深空探測任務的相關技術。 
▲ 我國新飛船試驗船示意圖 低成本、低操作難度、高集成、高舒適,兩國新飛船體現的商業化思維,也意味著商業航天旅行的時代離我們越來越近了。未來,將有更多人有機會飛向太空,體驗掙脫地球懷抱的釋然,仰觀宇宙之大,俯察品類之盛。 
▲ 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發射新飛船試驗船 同一個月份,同樣的海濱,同樣的藍天,同樣歡呼的人們,目送新一代飛船出征。 在這個蔚藍的星球,在這個特殊的時期,無數顆心同頻共振,將希望寄往浩瀚宇宙。
|